矮小症
现在,吃得好、吃得饱已经不是问题,然而有些孩子的身高还是让家长很着急。看着自己家孩子个子比同龄人矮,家长们总担心是不是矮小症在作怪!到底矮小症和发育晚怎么区分呢?
什么是“矮小症”?
从医学上说,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环境下,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或者低于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的第3百分位。
对于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是班级里同性别孩子中个子较矮的,或年生长高度少于5厘米时,应考虑孩子可能存在生长障碍。
目前,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所有矮小人群中,需要治疗的4岁—15岁患儿约有700万,但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疗的患者不到3万名。调查显示,90%的矮小症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内向等心理或行为障碍,未来可能影响到升学、就业和婚姻。
作为家长,要多多注意孩子的身高变化,早干预早治疗。
如何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否得了矮小症?
如果孩子个子比同龄人矮,究竟是患了矮小症还是晚长呢?以下三种方法有助家长及早发现孩子的身高是否异常。
1. 测身高
这是较简单的方法。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是班级里同性别孩子中个子较矮的,或年生长高度少于5厘米时,应考虑孩子可能存在生长障碍。家长可用下表进行简单的判断。
2. 监测生长速度
由于每个孩子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通过标准数据对比也常常存在很大的误差,还应注意定期监测孩子身高,观察生长速度,测身高时要求“同人、同尺、同时刻”,若发现孩子身高低于下面的正常水平,家长需考虑可能存在生长障碍。
3. 测骨龄
骨龄比实际年龄更能准确的判断人体的成熟程度。我们通常讲的年龄是指实际年龄,骨龄是以儿童青少年骨骼实际发育程度同标准发育程度进行比较而得到的一种发育年龄。我们把年龄与骨龄的岁数之差成为骨龄差。